黄河发源于昆仑,谈氏得姓于西周。 一为郯子,一为谭子,一为微子,一为籍谈。无论何支,都源于姬姓,远祖皆为黄帝。神鸟为谈氏之图腾。广平为我族之郡望。晋代司马氏政权渡江,我宗先祖,亦南迁九江。
我族谈氏,可溯之最早始祖为谈公希文,祖籍九江,唐僖宗乾符元年(874)曾任谏议大夫、资治尹,复赠光禄大夫、上柱国。唐代末年,天下大乱,唐光化二年(899),希文公称病辞官回家,后迁安徽宣城白沙。而后,又进入了极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,历时七十余年。
希文后裔、我祖郕公,曾在后周任职,无意乱世称雄,毅然弃官,与堂弟扅阝公、䣇公先后到义兴(今宜兴)乡下躲避战乱。分别成为蜀风、归径、谈村之始祖。
宜兴谈氏之兴,以归径为最。大宗祠即设于此。
宋代初年,扅阝公子杰官拜礼部尚书,衣锦荣归,造桥溪尾,始表其名曰归锦,继又改其名曰归径桥。该桥经多次重修,仍长跨河梁,见证着盛衰的历史。
扅阝公在徙居归径后,“与乡人饮辄醉”,吟诵着自作的诗歌:“曾向宣城寓白沙,别来长日醉流霞。丈夫勿谓思乡国,何处青山不是家?”
宋嘉熙三年(1239),郕之七世孙诚举家徙居蜀风。而后,诚之堂弟识徙居谈墅,分别成为蜀风,谈墅之始迁祖。郕则为蜀风、谈墅之共同始祖。
又延续了十世,诚公的后人分出了三支:敬一留蜀风,敬二迁夏庄,旌三迁殷庄。
近百年来,我宗谈氏族人或因战争,或为事业,播迁到了全国各地。
千百年来,我宗谈氏,人才辈出。始祖希文公,就曾在唐代任谏议大夫,资治尹复赠光禄大夫、上柱国。
翻阅《谈氏宗谱》,我们可以看到,大司马、大将军、节度使、都督元帅、太傅、御史、状元、进士,应有尽有。从唐到明,文武将相、卿尹、给谏、刺史不下五十余人。
谈氏自古以来,多有博学之士。春秋时候,郯国国君郯子学识渊博,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已鸟命官的知识。
我支谈氏,历史上出过两名状元,一是谈倬,希文第九世孙,官至参知政事。二是谈鍯,希文第十七世孙,为明监察御史。
白沙先后几朝,门庭显赫;迁居归径只二代,就出了礼部尚书。白沙归径,彼此辉映,显贵至甚。
明代周延儒在为我《谈氏宗谱》写的序言中说:“谈氏子嗣之昌,家声之振,显于唐,光于宋,盛于元,延续于有明”。
明洪武初年,朱元璋打击江南豪强,归径谈氏也因此遭殃。国和被人呈告土豪,全家抄扎。源白公青龙岗坟墓上的石人、石兽全部被毁,离墨山祖坟也被倔断。国和事后,归径谈氏受到牵连。族人有人充军的;有更名隐居的;有在朝中做官,乞归养亲的;有各奔东西的。仅仅两代,就分出了十三支。
自此而后,虽仍不乏有出头之人,谈氏祖坟,也进行了重修,但与唐、宋、元三朝对比,已成了强弩之末。
抗日战争时期,日寇在归径谈氏宗祠里发现了抗日标语,防火焚毁了祠堂。此不仅为谈氏之衰,也是民族之恨。
否极泰来者,天道之常也,当今谈氏,人才济济,自强不息。从政为名者、学业有成者、事业辉煌者,比比皆是。我族后人,正远继前徽,再振家声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