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谈氏祖地归径桥。据孝思堂《谈氏宗谱》记载,宜兴谈氏远祖为唐僖宗乾符元年(874)谏议大夫、资治尹,光禄大夫、上柱国谈公希文之八世孙谈郕与堂弟谈扅阝、谈求阝为避战乱从安徽宣城白沙迁徙而来,则“隐于名山之径,依于石桥之北,买田筑室,因而家焉。”其中扅阝公子杰其学益充,其操益坚,宋太宗徴为黄门令后转升礼部尚书,淳化四年(993)乞骨归乡,造归锦桥意寓衣锦还乡,后更名为归径桥。
杰公过世后,与其父母及原配安氏均葬于离墨山北青龙冈之阳。墓前神道两侧立有翁仲、石兽,其墓匾曰“孝思"。故归径所建祠堂名曰“孝思堂”,为宜兴谈氏的大宗祠,其规模至清光绪年间,拥有房舍达90多间,良田168亩,山地300多亩。宜兴谈氏子孙甚为发达,人丁兴旺,凡白沙来宜谈氏子孙均载入归径谱即孝思堂《谈氏宗谱》。
归径河在历史上为宜城通张渚的交通要道,舟楫往来不息,十分繁忙。现桥两端建筑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老街风貌,依稀窥见当年的繁华。南侧桥楼(亭)下存有清代修桥碑记5方。
据清乾隆五十四年(1789)《重修归径桥碑记》记载,此桥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,初为木桥,南唐时易木为石。其后历代曾多次修建。清咸丰年间又毁于兵灾,同治十三年(1874)重建。碑文记载,历次维修或重建,谈氏族人均为主要力量或出资者。
现归径桥为单孔石拱桥,南北向,南坡有石阶16级。北坡为15级。青石、花岗石混砌,青石长条形栏板,莲花纹望柱。桥长17.18米,中宽3.5米,堍宽4.05米。桥孔净跨8.1米,矢高4.6米。
1996年11月,时任宜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、扅阝公26世孙国华,建议市政府将归径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并树碑勒石以公示,并拨款归径乡文化站进行了修缮。
归径孝思堂谈氏宗祠虽已于抗战期间被日寇烧毁,然后裔“叔澄公祠”老房遗迹还在,归径桥及桥亭、《重建归径桥碑记》还在,归径老街旧貌等还在,宜兴谈氏的圣地还在。
归径曾是行政机关公社和乡政府所在地,并仍是行政村所在地。因此,归径桥已不只是一座单体的桥,而早已成为一个地名一座标志。
来源:今日头条--谈昆明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